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

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

中醫與財務自由 (一)

在香港,作為一個中醫師,工作上也可算是比較多選擇。可以在醫管局三方合作診所、大機構工作,可以在私人診所工作,可以自己開診所,可以做掛單醫師,又可以只做上門診症的醫師等。當然,每一種選擇的收入模式很不同,好處和壞處也各有異。

大機構(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) 打工
好處

  • 在機構的招牌照耀下,基本上能確保求診人數的量,能夠為醫術打下良好基礎。
  • 有不同的project 要做,包括科研、設立新服務、講座等。
  • 每個月定薪出糧,醫師比較能夠置成本於不顧,不用太過考慮成本而作出醫療行為。
壞處

  • 治療方法自由度較底。
  • 不同的project 未必和醫療行為有關。
  • 病人太多,未必能思考得太周詳。
  • 收入做又咁多,唔做又咁多



私人診所打工
現時一般的私人診所也會比較多以底薪加拆帳為計算收入的方法。也有些以銷售產品分佣金,例如銷售藥材或健康產品等。
好處

  • 每個月定薪出糧相對穏定
  • 治療方法上自由度較高。
  • 病人多因口碑找醫師,忠誠度較高
壞處

  • 醫師收入也未必太穏定,收入不穏定後會各出其謀。
  • 病人數量未必太多,累積經驗較難。
掛單/上門醫師
好處

  • 自由度最高 (時間、地點、治療方法)

壞處

  • 上門的話需要周圍走
  • 需要口碑介紹
經營診所
好處

  • 自由度高 (鍾意可以乜都唔做)

壞處

  • 自由度低 (可能乜都要自己做)
  • 經營生意的風險,包括舖租、人工、保險,仲有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,都好需要營運者睇住盤數。
  • 有時醫療需要,和患者的要求或者經濟能力,往往都是一種矛盾,既要營運,又想顧住求診者的經濟能力。
當經營診所又係你,睇症又係你既時侯,就會好矛盾的。(在我而言)診所又唔可以純賺錢,要有一點社會責任;但其實又係一盤生意,生意自有生意的運作方式,就是股東利益最大化。不過我相信大部份人做得中醫都係想醫好病人,但係一樣米養百樣人,個醫師好唔好,做病人既大家自己感受下就好

我畢業的一年,幸運地有醫管局中醫部的安排,能夠參與中央招聘,可以在醫管局合辨的三方合作中醫診所工作。不過,在入職前發生了一段小插曲(或許我日後會講),大概時中央招聘時寫的人工和實際得到的人工給打了個9折。從入職的一刻起,就萌生了辭職的念頭........

在我入職前,我們有兩個月的課,是醫管局安排的,內容是包含西醫的理論課,和到醫院見識見識。理論科我全都有上,但到醫院見識時,大概這個職前培訓是因為第一年舉行的關係,帶著我們的西醫對中醫和中醫師也沒有甚麼概念,即使他們對我很好,我能學到的也不多。一個月的見識期,我堅持了兩個星期就消失了(現在回想是覺得有點可惜)。

在作逃兵的兩星期裏,我照常一樣早起出門,因也要逃過家人的質問,於是我就躲在圖書館裏一整天,持續了兩週。整整兩過待在圖書館的日子,第一本書在我腦海浮起的書就是窮爸爸富爸爸,應該是不知誰在電台的好書推介。

我讀到窮爸爸富爸爸這一本書,裏面提到了一個叫做「財務自由」的概念。這個概念很簡單,就是被動收入大過日常支出就是了。當時我想,如果能夠達到這一個自由的狀態,這種唔洗憂柴憂米的情況下睇症,咁咪可以好爽? 病人無錢也沒關係,無錢咪唔收囉。睇症除左可以收診金、幫到人之餘,俾我最大的滿足感係來自叫做解決一個病,解決一個問題。有能力解決一個問題,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。

從前的我,認為努力讀書,考進大學,有一項專業技能,有一份好工就可以了。在大學畢業時,因為當時洗費並不太大,我認為只要有3萬蚊人工,就已經心滿意足。到我讀完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,想法開始改變了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