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

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

2012 天灸


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「熱死人了!」近日酷熱天氣警告頻頻發出,市民熱到怕,但其實可趁大暑天「冬病夏治」。



近年「三伏天灸」治療成行成市,可治鼻敏感、哮喘,甚至腰痛,但部分坊間中醫中心於「三伏天」正日以外也提供治療,醫管局專家指理論上會影響療效,又提醒要連續3年接受治療方見成效。



「三伏天」陽氣最盛 分3日



全年陽氣最盛的「三伏天」,分為初伏、中伏及末伏3日,今年的三伏天分別在本月18日(下周三)、28日及下月7日,最適宜進行冬病夏治的療法。



坊間已有不少中醫藥中心開始提供三伏天灸療法的服務預約,收費有平有貴,介乎360至700元不等,有中醫館醫務中心除了三伏的正日外,亦於正日前一日或後一日提供服務,另又於8月16、17(正日)或18日提供加強伏。



記者昨致電該中心查詢,中心職員聲稱,除非距離正日4、5天進行療法,否則相隔一日的療效不會差太遠,又強調敷料是當日才製造,效果亦會較好。



醫局:非正日效果冇咁好



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自2010年至今,未有收到涉及天灸治療的投訴。醫管局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部主管謝達之解釋,天灸療法非於正日進行,「理論上效果冇咁好」,惟現時未有科研證實非正日進行天灸療效有差異,但遲一、兩天也非不可。



他又指,由於三伏天的日期年年不同,有時中伏及末伏相隔10至20日,故內地早年已提出於正日之間進行加強伏,延續療法藥效,現時香港亦仿效。



醫管局前年開始於三方合作的中醫中心推出三伏天灸治療計劃,單是去年每伏已有逾600人次參與。除了3歲或以上過敏性鼻炎及哮喘患者外,亦適合胃脘痛、關節痛、腰痛等患者;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病變、部分婦女病(例如子宮寒或月經不適)等,亦適合接受此療法。



醫管局中醫總部天灸防治計劃項目統籌葉潤芝解釋,三伏天最適宜冬病夏治,即夏天預防冬天常發的疾病:「三伏天是全年陽氣最盛,可以幫身體驅走邪氣。」



皮膚敏感發燒喉痛者不宜



她解釋,療法會採用白芥子、延胡索、製附子、肉桂及丁香等溫藥,外敷於患者足太陽膀胱經穴位,以刺激體內經絡運行、增加抗疫能力;但她提醒有皮膚敏感、發燒或喉痛者不宜進行。



今年醫管局16間三方中醫中心亦將提供有關服務,每間約400個名額,每伏150元起,視乎不同中心收費。



謝達之稱,據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接受療法的患者一般於2伏後初見效用,惟長遠須連續3年接受天灸療法,病症才得到改善。他建議,市民如到坊間的中醫中心接受有關療法,應選擇口碑較好、大型連鎖的中醫中心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